赵朴初的茶道人生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今天是民进创始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逝世24周年纪念日,小萱与您分享《赵朴初的茶道人生》一文,以此缅怀追忆先生。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是民进创始人之一。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社会慈善家,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政协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民进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赵朴初自诩为“茶篓子”,一生以茶外交、以茶交友、以茶抒情、以茶赋诗、以茶悟道,以欢喜心、包容心、平常心、慈悲心、报恩心,去喝茶、赏茶、品茶、颂茶。
纵观赵朴初的一生,他的茶道精神随着自身年龄增长及其社会交往实践而逐步完善和成熟,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一是个体喝茶识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现存赵朴初有关茶的诗词资料是《宁沪列车中作》,其中写道:“冷意初凝借茗浇。”
二是对外交流重茶研茶。1949年以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朴初于9月作为佛教界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此后,赵朴初积极参与民间外交活动,与日本僧人交往时,他接触到日本茶文化,在《八芳园夜宴口占》中写道:“白饭清茶佐泽庵”,日本人称酱萝卜为泽庵,“每食以茶泡饭,嚼酱萝卜”。他在《忆江南十四首·访缅杂咏》中写道:“清味嚼茶姜”,姜和茶融合,别有一番清味,这就是对外交流中的茶文化特色。
三是重新审视中国茶道。随着对日本茶道精神的了解和深入,赵朴初发现中国的茶文化比日本的更早、更博大、更精深,在《题〈中国——茶叶的故乡〉》中写道:“东瀛玉露甘清香,楞伽紫茸南方良。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天涯认故乡。”东瀛,即日本,有玉露茶;楞伽,即斯里兰卡,有紫茸红茶,这些都不及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比起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都望尘莫及。
1989年6月15日,赵朴初与同乡韩述之晤聚于方行家,谈笑竟日,韩述之以故乡新茶相赠,又写诗道:“相逢白首老娃娃,前进终输历史车。阅世但当开口笑,举杯相劝太湖茶。”故乡茶让赵朴初重新审视茶文化,细品之下,祖国的茶文化才值得弘扬和自豪。最后是圆融人生悟茶赞茶。1990年8月,赵朴初在《贺中华茶人联谊会成立之庆》中写道:“茶经广涉天人学,端赖群贤仔细论。”对茶道精神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茶经广涉天人学”。1992年,赵朴初在河北赵州柏林寺普光明殿撰联道:“本分事接人,洗钵吃茶,指看庭前柏树子;平常心是道,搬砖盖瓦,瞻依殿里法王尊。”晚年赵朴初在病房久卧中感悟茶和人生,看茶非茶,“禅味欣欣茶味俱”,茶业已升华成茶道,喝茶就是修行,茶禅一味。
古人云:“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如果说“茶禅诗书一体”是赵朴初茶道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五心”就是赵朴初茶道精神的内核。
茶本苦味,有欢喜心来饮之,自然甘醇无比。赵朴初在1993年3月27日《得王翘松寄赠铁观音茶、香菇》里写道:“佳茗及香菇,拜赐大欢喜。”他一生交往甚众,自诩“茶篓子”,言外之意是各种茶叶茶味都可以接纳,因为他秉持的是一颗欢喜心。对日本友人,赵朴初欢喜饮茶,因为这可以维系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在《喜春来·新年话旧,寄日本朋友八首》其一里写道:“新年提起千年话,聊佐良朋雨露茶”“亲谊结邻家”。对佛教界赠送的茶叶,他也是看成结缘,欢喜领受,例如在得到安上法师赠送的碧螺春新茶,他写下《忆江南·江南纪行》:“殷勤意,新茗异常佳”“清味领禅家”。
以欢喜心对待故乡茶,1995年6月,时任安徽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史钧杰寄给赵朴初一些安徽家乡茶叶,赵朴初在《谢史钧杰赠茶》写道:“梦寐黄山云雾妙,感君启我故乡情。”以欢喜心对待朋友情谊,1994年4月7日,邦炎、晓如、位诚自沪来宁相会,赵朴初又喜赋一词:“七碗初干风起矣”“魁光阁,高座聚茶人。南北朋来千里远,珍馐盘助一壶清。”赵朴初的欢喜心,让他亲和力十足,也是其厚重修养表现。
宗教界注重涅槃三法,是不提倡饮酒的。面对应酬和交往,赵朴初一方面以包容心对待各类酒况,另一方面以茶代酒,表情达意。
首先是包容心对待“肉边菜”“般若汤”。赵朴初常年茹素,由于宴会方可能考虑不周,荤菜和素菜一起时,他择其中的素菜吃,并称之为“肉边菜”。1949年9月,赵朴初作为宗教界代表到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细心的周恩来专门为他安排了素席,令赵朴初感动不已。对酒,1978年10月11日,赵朴初陪同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第一次友好访华团到杏花村汾酒厂访问时应邀题词,云:“般若汤兮长寿水,不妨畅饮杏花村。”1992年,赵朴初参观完敦煌后到皇台酒厂,应邀题词时没有拒绝,用包容心写下“香醇般若汤”的条幅。赵朴初虽然不饮酒,但总能以包容心对待佛家所谓的“戒”物。
饮酒的场合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时候赵朴初是包容涵物,以茶代酒。1990年11月3日,赵朴初到福建武夷山,在《闽游杂咏》诗中写道:“饮茶之道亦宜会,闻香玩色后尝味。一杯两杯七八杯,百杯痛饮莫辞醉。我知醉酒不知茶,茶醉亦如酒醉耶?”“茶醉”一词可谓别具一格。20世纪初,净慧长老受命到河北赵州主持恢复和重建柏林禅寺并重印《赵州禅师语录》,为此特地请赵朴初题词,赵朴初在《敬题〈赵州禅师语录〉》中写道:“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吃茶去”,本来就是不争论、多包容,或对或错或好或坏,一句吃茶去,化解万千烦。1997年2月17日,赵朴初在《感冒饮茶》中写道:“茶香远胜浊醪浓”“柠檬佐饮锡兰红”。在他眼里,茶是“香”的,酒是“浊”的,柠檬和锡兰红茶也可以包容相处、和平共处,表面写茶,话里有话。
赵朴初还仿照日本俳句独创了汉俳,用于中日文化交流。1961年,赵朴初访问日本黄檗山万福寺,写下《黄檗山》:“普茶饭,倍情亲”“三百载一家心印”;在1982年3月参礼清水寺庆祝大西良庆108岁茶寿,在《汉俳》里写道:“茶话又欣同,深感多情百岁翁。”1986年10月7日,贺藤井实应大长老米寿之庆的五首《汉俳》其一里写道:“大德耀辉光,愿持甘露奉千觞。为祝寿无量。”茶和汉俳,成为赵朴初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形式。
自古以来,茶叶就能入药。《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赵朴初以茶为药,以茶养心,颇有古意。
一是清茶如药,以平常心看待生活。1990年12月到云南,他在《滇游日记·温泉宾馆》里写道:“饮茶气清新,吸氧神飞动。”1993年7月4日在《昆明杂诗》里写道:“岩茶野菜最怡人。”1994年到了江南,他在《忆江南·江南纪行》里写道:“竹楼上,清茗助清思。”平平淡淡才是真,以平常心饮茶,赵朴初难得忙里享受一下清闲。
二是苦茶如药,以平常心看待病情。华佗《食论》指出:“苦茶久食益意思。”茶本苦涩,赵朴初却以苦为乐,特别是在身体劳累欠佳的时候,愿意一边喝茶,一边看书。1967年8月27日,他在《病中遣兴》里写道:“舌存堪味茗,心动不忧天。”1993年7月1日,他偶感寒疾小休,在《昆明杂诗》中写道:“饮茶领略闲中味,闭户抄书意兴长。”晚年生病时,他在《浣溪沙·病室偶占》写道:“一壶苦茗半床书”“茶香朝夕药香俱”,以平常心看待病情,就能做到“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三是静茶如药,以平常心看待荣誉。赵朴初在世时就受誉很多,他总是以平常心结缘,静心虚心待之。1994年4月10日,赵朴初到江南,生继兰工艺师为他塑像,他在《忆江南·江南纪行》里写道:“斯需茗坐为留真。妙手叹如神。”1990年5月23日,日本龙谷大学授予赵朴初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赠锦衣博士服,他写道:“授位惭虚誉,加身愧锦袍。”1992年10月19日,韩国东国大学授赠赵朴初名誉哲学博士学位,他作诗云:“虚誉祇当鞭策受,心灯誓续友情多。”本来足当博士,赵朴初却虚怀若谷,平常对待,自勉鞭策。
“慈”和“悲”在梵语中是两个概念。《大智度论》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通俗地说,慈是一种品质,是至善至真至爱的表现;悲则是一种能力,是救苦救难救世的本领。慈悲心,就是佛心,赵朴初曾经题词“佛心”并解释道:“佛心者,大慈悲是。”赵朴初将慈悲心圆融于茶中,茶事即禅事,禅心即佛心。
首先,以茶为喻,以慈悲劝世人。1967年,梅平请假回沪结婚,向赵朴初道别,赵朴初写《寄语》给其尊翁,云:“开笑口,学痴聋”“泡一壶茶听一曲《梅花三弄》,凭牧笛东风纵。”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所以,他在给梅平的父母写诗时,劝人家要笑口常开,互相体谅。
其次,以茶为媒,以慈悲待客人。1982年,赵朴初为著名的茶叶专家陈彬藩的论文集《茶经新篇》题词写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寥寥数语,饱含哲理,深受人爱,广为传播。赵朴初借助茶这个媒介,把吃茶之道变成待客之道,接人茶扇,送人茶诗,待人接物,随缘而定,大家风范常人难以企及。
三是以茶为贺,以慈悲绕禅境。赵朴初在1991年9月《中日茶文化交流八百周年纪念》诗中写道:“悠悠八百年来,同证茶禅一味。”江苏无锡小灵山僧人拟修复祥符古寺,并在寺后半坡上建造一座88米高的灵山大佛。在赵朴初多方斡旋支持下,1997年11月15日大佛开光,赵朴初来到祥符寺,应住持之请,写下一诗:“欲招唐宋贤,来此吃茶去。”星云大师常说:“有佛法,就有办法。”赵朴初经常讲“难行能行”,都是这个意思。
四是以茶为典,以慈悲表思念。广东丹霞山寺又名别传寺,动荡年代时几乎尽毁,后来在赵朴初支持下重新修建。1986年春节期间,赵朴初来访丹霞山寺,写了《粤游杂咏》赠本焕和尚:“一炉柏子参禅味,七碗松涛觅梦痕。”引用赵州从谂禅师“庭前柏子树”典故和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茶》中的“七碗”典故,表达对丹霞山寺澹归禅师的思念和崇敬,及对本焕和尚的肯定和褒奖。
茶虽苦,饮后甘,赵朴初推崇人间佛教,提倡“知恩报恩”,以茶思甜、忆苦思甜,报国家恩、父母恩、众生恩、三宝恩。
一是温茶思王,报国家恩。赵朴初从旧中国走来,亲身经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所以他倍加珍惜幸福和平的新生活。1995年5月25日,赵朴初访北京中华民族园,写诗三首,在其二里写道:“笙鼓高歌迎送客,回甘不尽苦丁茶。”苦丁茶,确实苦,但苦尽甘来。1986年,赵朴初来到尼泊尔,受到比兰德拉王和王后的接见和长谈,王后亲递茶巾敬茶,他写下《尼泊尔纪游诗十二首·宫谒》,云:“因谒今王忆故王,亲持殊像付珍藏。新宫今又蒙殊礼,温语温茶意倍长。”赵朴初曾说:“母兮吾土”,此时想起了曾经来尼泊尔时,当时国王马亨德拉和王后赠送自己的文殊像一事,自己能享受如此高的待遇和地位,必须不辱使命,为国争光。
二是荷茶思乡,报父母恩。1999年3月27日,安徽故乡人送了些黄山茶给他,病卧在北京医院的赵朴初写了《黄山茶》一诗,云:“今饮黄山茶,老大忽思家。吾母撮新叶,轻手藏荷花。”他想起了母亲曾经在老家制作的荷花茶之妙香。赵朴初为报父母恩,特用母亲(名陈慧,字仲瑄,号拜石)的名字,成立拜石奖学金,激励家乡学子立志好学,回报家乡人民。
三是旧茶思志,报众生恩。赵朴初处处喝茶,处处以报恩心来普度众生。他是书法家,既创作堪称书法佳品的茶话诗词,又多次为茶业界题词题字。如写了“禅茶一味”“一喝”“吃茶去”等;为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题写了“中国——茶的故乡”;题写了《中华茶人》期刊名和《中国茶叶大辞典》书名等。
四是斋茶思佛,报三宝恩。作为中国新一代宗教界领袖,赵朴初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倡导在寺庙里升国旗,做一个爱国的三宝僧众。1984年9月19日,赵朴初在《次韵奉和梶谷宗忍长老》里写道:“禅师好证无量寿,愿待茶来礼钵瓶。”在1994年《病房生活十三首》里写道:“吾爱荣西师,茶禅一味语。”1997年12月23日,在《早餐得句》中写道:“酪干细嚼苦茗送,不殊西藏酥油茶。妙味得来添法喜,昔年曾饮上人家。”赵朴初吃茶时回忆起当年荣西师以及在喜饶嘉措、法尊、能海、清定诸法师处饮的酥油茶。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一茶一饮,恒念三宝大恩。
赵朴初故居
·他是全国政协“九届元老”,他是政协的一部“活通史”,他是民进先贤赵朴初先生
更多推荐
❤️ 点个“赞”再走吧~